一直以來都沒機會好好念一些世界名著
部分的書籍還停留在小時候看過改成童書版本的印象
今年初終於有機會打開戰爭與和平
總共花了70個小時
在Readmoo的閱讀競賽鼓舞下奮力看完
戰爭與和平是我很喜歡的小說類型
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事件下講虛擬的人物故事
主軸是在19世紀初拿破崙時代時俄國衛國戰爭前後的事件
也就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時期
書本的每個章節就像是一幕幕的劇本
一開始就直接從很日常的場景開始
因為登場人物眾多,又是翻譯自俄文
光是熟悉角色的名字就會花費不少心力
故事的節奏大致上跟著幾條主線進行
別祖霍夫私生子皮埃爾
鮑爾康斯基家的安德烈和瑪麗亞
羅斯托夫家的尼古拉和娜塔莎
鉅細靡遺描述了幾年間他們的生活細節與人生大方向的變化
以及幾個人之間命運的起伏與糾纏
皮埃爾是相當非典型的主角
不論外型,能力都不出眾
但善良的心與跳脫框架的思考是他最不同之處
雖然總覺得他在整個故事中主角光環太強,運氣有夠好
但唸到描述他的章節都有意料之外的變化
可說是最有趣的
而對比起來安德烈比較像是典型的男主角
聰明負責,但運氣不佳,且可能是個性較傳統
讓他的狀況一波三折
最後也為國捐軀,令人惋惜
尼古拉比較像配角
故事中他的成長較為平順
也成功從一個紈褲子弟蛻變成負責任的男人
算是很討喜的角色
瑪麗亞與娜塔莎在該時代中
都同時具備了傳統與非傳統的女性特質
兩人個性與背景相差甚遠
隨著故事發展也都有各自要面對的難題
後來都成功地渡過與成長
作者算是給了她們兩個圓滿的結局
從書名來看,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本以反戰為中心思想的書
但其實在閱讀中並沒有很明顯感覺到作者刻意植入反戰思想
反倒是因為極度寫實的紀錄
讓讀者自己去感覺出戰爭的各種面向
進而反思生命的寶貴脆弱及戰爭的無情無謂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安德烈與彼佳(尼古拉的弟弟)之死
他們都不是在什麼關鍵時刻戰死沙場,名垂千古之類的
安德烈只是在整隊等待就被砲彈打中
彼佳更是腦袋中過度幻想自己的英姿而做了沒必要的衝鋒(等於自殺)
看著前面花很多時間塑造的主要角色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
實在令人錯愕嘆息
書中關於人物心境的轉變描寫其實相當仔細
往往一個腦海中的思考就花了一整頁來敘述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過真實(有時候人的大腦飛快運轉時確實很像這樣?)
反而覺得有點突兀
尤其是人物經過一段思考後整個個性或想法產生很大的變化
像是安德烈幾次的改變或是娜塔莎被誘拐那段就很明顯
再搭配上作者加入的一些襯托動作
讀起來常有一種”我就知道會這樣”的感覺
在書本的中後段
作者會故事講一講然後插入一段闡述自己史觀的段落
有點難啃
不過中心思想大概就是作者認為歷史的進展並非一般認知的由幾個少數人推動
而是一整群人甚至是全國或全大洲的人集體的意識所為
單單一個帝王,幾個軍事將領的想法或做為其實並不重要
因著上述的理由,歷史的進展有其部分的必然性
例如作者對於拿破崙占領莫斯科後的節節敗退就是以此解釋
因此研究歷史不應該只是看少數幾個人的作為
而是要去觀察整個國家社會人群的狀況
這大概也是作者用這個獨特的敘事方式寫出這部作品的原因
總結來說
戰爭與和平真的是一部驚人的巨著
其在客觀環境從大到小種種細節詳盡的描繪
人物成長身心變化的刻畫
以及作者對於歷史,戰爭乃至哲學的獨特解讀
都非常有特色且獨樹一格
確實是不朽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