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人工水晶體-自費vs.健保大對決part3 抗藍光

上次探討了藍光對眼睛的影響

大家可以複習一下 藍光-真正的壞蛋或是被汙名化的受害者?

而白內障手術要植入的人工水晶體

有分成抗藍光(以下稱黃片)非抗藍光(以下稱白片)兩大群

那究竟應該選用哪一種呢?


人體天然的水晶體隨著年紀的增加會減少光線的通過

所以水晶體本來就會有抗藍光的效果,而且年紀越大越強

而黃片人工水晶體大約是模擬40歲左右的天然水晶體

相較之下白片人工水晶體對光線則幾乎是如初生嬰兒般的通透 (圖1)




圖1: 不同年紀的天然水晶體,非抗藍光(白片)人工水晶體,抗藍光(黃片)人工水晶體的光線穿透率。白片幾乎所有的可見光都可穿透,穿透率甚至比10歲小孩還高。黃片則大約模擬40歲左右的天然水晶體(會過濾部分短波長可見光)。









評估黃片與白片人工水晶體的差別主要有以下幾個面向

視力,對比敏感度,色覺,光干擾,光壓力

黃斑部保護,生理節律,情緒與認知功能


因為研究內容眾多繁瑣

所以以下直接簡單摘要結論


1. 黃片與白片在視力及對比敏感度沒有差別

2. 黃片不會影響夜間視力

3. 黃片長期來說不會影響顏色辨識 (圖2)

4. 黃片比白片較能減少光干擾與光壓力 (圖3)

5. 黃片在某些環境下能提升視覺品質(高短波長光線環境,如大太陽下) (圖4)

6. 黃片不會影響生理節奏及情緒認知功能

7. 黃片對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沒有明顯幫助













圖2: 白片人工水晶體(O)與黃片人工水晶體(X)在顏色分辨的光譜座標上非常接近。







圖3: 面對強光後恢復正常視覺功能的時間(photostress recovery time),黃片人工水晶體(左)較白片人工水晶體(右)快。此恢復時間在開車時扮演重要角色。









圖4: 在大量短波長(如陽光)環境(blue haze)下,過濾藍光可以提升視覺品質。








其實黃片與白片的差別沒有那麼大

大部分對視覺與生理層次影響研究結果都是沒有差異

最大的原因是人體的適應力很好

這種進入光線的差別一段時間之後都會被代償調整


而且水晶體的選擇還有其他功能要考慮,如散光矯正或老花矯正

因此臨床上建議還是先以上述功能為考量

確定是否需要散光矯正,以及想要看到的對焦範圍

(當然還有預算因素)

若黃片白片都有符合的選項

再來考慮要用哪一種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跟開刀醫師詳細討論喔~




<偷書賊>讀後心得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過去快一個世紀 無數的紀錄與創作都在探討這段歷史 偷書賊這本小說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 以較少被描繪的面向帶我們認識這個戰爭 書由死神作為敘事者 一開始令人眼睛為之亮 雖然這就是我們一般常說的上帝視角且死神並不會介入任何事情 但之所以選擇死神其實就代表了那個殘酷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