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近距離用眼與近視控制---菁英教育的副作用 (下篇)

承上篇

除了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之外

另外一個預防及延緩近視的重點

就是"控制近距離用眼的時間"


眼科的近距離指的是6公尺之內

一般在室內的靜態活動都算是近距離用眼

而近距離用眼會造成近視的原因有二

1. 聚焦力

2. 周邊遠視離焦

簡單來說,當我們看越近的東西時

我們的眼睛會越出力,而且投射的影像也越容易在周邊視網膜落在後方的離焦位置

而這兩點都與近視有關


因此

要改善近距離用眼造成的近視發生或增加

最重要的就是

1. 距離: 看越近的東西影響越大

2. 時間: 看越久影響越大


有趣的是

在常見近距離用眼的活動中

影響近視最多的是"閱讀"

其嚴重程度大過其他學習活動,電腦,電視,甚至是電視遊樂器等等

這其中距離和時間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因為看書的距離最近,又容易一直看下去)

當然近年來的手機和平板也跟書本是一樣的狀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手機和平板的內容更吸引小朋友)
















(圖) 各種近距離用眼的距離示意圖



結論對於近距離用眼的建議

可以分成以下

(1) 把握30-30原則

   - 保持30公分以上用眼距離

   - 近距離用眼30分鐘後,中斷休息10分鐘(此時建議看遠處放鬆)

(2) 將必要活動與娛樂活動分開管制

   - 必要活動如寫功課,閱讀,盡可能在一般時間內完成,並遵循30-30原則

   - 娛樂活動越少越好,一定要的話,盡可能拉開距離,並遵循30-30原則


最後是一點小提醒

我們這世代的人都是看書看到近視的

所以雖然閱讀是很好的活動,但還是要控管時間

然後3C產品除了要篩選內容之外,若能靠科技輔助拉開距離也不失為一個折衷的辦法

也就是看手機不如看電腦,看電腦不如看電視,看電視不如出門去玩喔~


補充: 東亞儒家生活圈的影響除了上一篇的太少戶外活動,功課作業的壓力與補習班的盛行也大大增加了學童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可以看到那菁英教育的小朋友幾乎下課後的時間全部都是在努力地近距離用眼學習呢...


























(圖) 國健署的視力保衛教建議,來源: 兒童近視防治資源寶典

2024年3月4日 星期一

戶外活動與近視控制---菁英教育的副作用?(上篇)

最近關於小孩教育的討論非常熱烈

起因是知名補習班學童的每日行程

看了那個整天滿滿滿的學習活動

除了佩服小孩和家長的毅力,以及討論各種教育理念的差別之外

大家有沒有想到這樣的生活模式會不會對眼睛有甚麼影響呢?


沒錯,就是近視的機會增加 !

因為戶外活動的時間太少了 !


根據建議

學童每日應有2-3小時戶外活動的時間

戶外活動已證實能有效延緩近視的發生及減少進展

有三個原因

1. 較高的亮度(最重要)

2. 戶外物品減少周邊遠視離焦

3. 戶外環境提供較高的空間對比


另外,戶外活動的同時也不太會看近的東西(註1)

而近距離用眼也是增加近視的重要危險因子




















(圖片為各種戶外活動能控制近視的可能機轉,除了123點外其他幾項目前尚未有定論)


雖然原則很簡單,也已被國健署採納進入近視防治的重要宣導

但是每天2-3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對一般的台灣小朋友來說確實不易

(而且依據原理,此戶外活動時間必須在白天才能有效(晚上就沒有最重要的高亮度了))

更不用說攤開前面那菁英教育小孩的行程表

幾乎完全沒有戶外活動的時間

這樣是很有可能會讓近視更早發生,且進展一發不可收拾的喔 !

(註2)


當然大家都希望小孩贏在起跑點

不過適時的調整行程,安排固定的戶外活動放鬆一下

替眼睛就多多著想也是很重要的~



註1: 多數研究都指出,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與減少”整體”近距離用眼時間並無關聯,這提醒我們不是有了戶外活動就保護罩上身,回家就可以毫無限制的看書看手機喔…


註2: 在東亞儒家生活圈因為傳統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影響,加上人口密集競爭激烈,所以學童近視比例特別高,甚至在探討戶外活動能延緩近視發生及進展的研究都還特別指出或許這結論對歐美學童不一定有這麼顯著的效果呢~



<偷書賊>讀後心得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過去快一個世紀 無數的紀錄與創作都在探討這段歷史 偷書賊這本小說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 以較少被描繪的面向帶我們認識這個戰爭 書由死神作為敘事者 一開始令人眼睛為之亮 雖然這就是我們一般常說的上帝視角且死神並不會介入任何事情 但之所以選擇死神其實就代表了那個殘酷的時代...